年届5旬的理查德·贝克曼在著名的康泰纳仕集团工作24年后,突然决定辞职单干,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尼尔森娱乐公司旗下8个杂志品牌,决心重振印刷媒体昔日雄风。
在一个印刷媒体江河日下的时代,如此大手笔收购行为,在业内掀起波澜。媒体赋予贝克曼一个称号———“最后的传统媒体大亨”。
不过,贝克曼的这番“豪赌”结果如何,仍有待时间考验。
经历 从打工者到大老板的华丽转身
逆市大举收购8个品牌
今年3月,贝克曼正在科罗拉多州度假,一则报道将他的好心情一扫而光。《纽约邮报》称,他的普罗米修斯环球媒体公司面临投资危机,旗下多个品牌遭遇财务危机。对于一个立志在传统媒体业重整河山的人来说,这种消息可能产生毁灭性效应。
普罗米修斯环球媒体公司于2009年底斥资7000万美元,收购尼尔森娱乐公司旗下8个品牌,包括《好莱坞报道者》、《公告牌》、《广告周刊》、《品牌周刊》、《媒体周刊》、《克里奥广告奖》、《后台》和《电影期刊》等。
《纽约邮报》的报道没有说明消息来源,真实性并不可靠,但它还是惹恼了贝克曼。他和投资伙伴发表严正声明,公开斥责报道失实。他说:“我不知道是谁在造谣,一旦让我找出来,我非拧断他的脖子不可。”
“钞票从天而降”的感觉
贝克曼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媒体人,曾在康泰纳仕集团从事销售工作长达24年。具有百年历史的康泰纳仕集团在全球25个市场拥有128本杂志,包括《名利场》、《智族GQ》、《服饰与美容》等,为1.5亿读者诠释时尚定义。
作为一个从传统媒体黄金时代走过来的人,贝克曼体验过“钞票从天而降”的感觉,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也相当自信。他曾担任康泰纳仕集团媒体部总裁,负责全公司的广告业务。离开康泰纳仕之前,他是仙童服装公司总裁,掌管时尚杂志《W》、《女性服饰日志》和《鞋业新闻》等。
为展才华离职后再战江湖
但他仍觉得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施展,尤其是出任仙童服装公司总裁一职后,媒体评价为“明升暗降”,更刺伤了他的骄傲和自尊。随着金融危机降临,公司为节省开支,取消了他筹划多时的多媒体娱乐表演,也令他备受挫折。此时,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母亲的去世让他萌生去意。
“我很骄傲自己在康泰纳仕集团作出的成绩,但在集团的最后一两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在那里的使命已经结束。”贝克曼说。此时,恰逢尼尔森娱乐公司有意出售旗下品牌,他觉得,是时候离开康泰纳仕集团了。
与贝克曼搭档收购的私募基金公司Guggenheim钱包鼓鼓,双方合伙成立了e5环球媒体公司,即后来的普罗米修斯环球媒体公司,完成了尼尔森旗下品牌收购。贝克曼出任公司总裁。
管理 大肆扩张高薪打造公司团队
花钱如流水
当大多数杂志正忙于大幅裁员、削减薪金之时,贝克曼却逆潮流而行,依然像在早年纸媒黄金时期一样大肆扩张,花钱如流水。
2010年5月,他高新聘请詹妮丝·敏担任《好莱坞报道者》杂志主编,而敏之前在《美国周刊》担任主编时,年薪已高达7位数。贝克曼表示,他将首次为杂志引进美容、服装、消费型电子产品和酒类广告。此外,设计公司Razorfish将着手改造网站,而公司员工从原先的45人增加到65人。
与此同时,贝克曼与《名利场》专栏作家迈克尔·沃尔夫接触,试图说服他担任《广告周刊》主编。“我对他说,我想你恐怕
雇不起我,”沃尔夫回忆道,“可结果是,他雇了我,说了一大堆恭维话,还有丰厚的报酬。”贝克曼希望对《广告周刊》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每年200万美元利润的目标。
与大腕结怨
在重金打造公司团队的过程中,贝克曼与业内数位重量级人物结下恩怨。在他定下敏担任《好莱坞报道者》主编之前,芬克尔斯坦的手下曾接触过TheWrap网站主编沙龙·韦克斯曼,Guggenheim的合伙人托德·伯利则联系了电影网站“好莱坞终极期限”主编尼基·芬克。2010年3月,韦克斯曼的网站披露,主编一职已落入芬克囊中,但贝克曼立即予以否认。
此举得罪了性情暴躁的芬克。她在博客中说,伯利曾向她许诺,主编一职年薪是45万美元,外加一家有限电视台每年约65万美元的股权,还有一套价值100万美元的公寓。
伯利并不否认有过这样的谈话,但不认为这构成“要约”。“我谈生意时,要约是非常正式和严格的,”他说,“当你在幼儿园里交朋友的时候,有人问你:‘能帮我做作业吗?’你回答:‘好的,我考虑一下。’这能算是一个要约吗?”
“主编风波”过去半年后的11月,改版后的第一期《好莱坞报道者》粉墨登场。杂志看上去雍容华贵,封面像《名利场》一样光鲜亮丽,内文介绍了包括娜塔丽·波特曼和妮可·基德曼这样的大牌明星。但它真正值得骄傲的是,总共156页的杂志中,有67页是广告,而且确如贝克曼所言,引进了消费型广告,如范思哲、花旗银行、兰蔻、酩悦香槟等。
[next]
个性
他的外号叫“疯狗”
“他是一个疯子,很滑稽,极具侵略性,”曾与贝克曼共事多年的巅峰视觉媒体广告公司总裁戴维·片斯基说。贝克曼最出名的外号正是“疯狗”。
不过,“疯狗”自有其过人之处。“业内很少有人能在5分钟之内,把各家广告公司总裁召集起来开会,他是其中之一。”片斯基说。
2005年前后,资金开始全面流向网络媒体,其他杂志纷纷降低广告费用,但贝克曼却坚持每年不降反升。各家广告商却也拿他没办法,因为康泰纳仕旗下杂志能接触到最多数量的高端消费者,其他媒体在这方面根本无力抗衡。
“有一种潜在感觉:如果你是奢侈品牌,却不在康泰纳仕旗下的杂志上打广告,那将有损你的身价。”片斯基说。
贝克曼对康泰纳仕集团完全仰仗印刷广告不是没有担心,因为一旦发生经济衰退,这一业务将变得非常脆弱。他的担心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成为现实,广告市场深受打击,康泰纳仕集团第一次遭遇亏损。这也是贝克曼“出走”的原因之一。
分析 传言亏损,“实验”还是“游戏”?
《好莱坞报道者》改版已有半年。最新一期杂志看上去十分精美,有64页广告,但与改版第一期已有很大区别,贝克曼承诺的“美容、服装、消费型电子产品和酒类广告”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多是一些不够分量的地方性广告。
“改版第一期之所以拿到那些广告,是因为人们要给他个面子,”片斯基说,“我想,别的杂志所面临的困难,他也不得不面对。”
而贝克曼说,自改版以来,《好莱坞报道者》每期都做到收支平衡,广告收入占50%,而网站流量自他接手以来,飙升了8倍。
“总体而言,我对最初15个月的成绩十分满意,”他说,“但我们没有忙着开香槟庆祝,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所说的“很多事情”包括《广告周刊》真人秀、《公告牌》与“聚友”网站联合举办的未签约乐队演出、公告牌音乐频道等。此外,《好莱坞报道者》正与印度宝莱坞认真洽谈合作可能。“我刚从新德里回来,”贝克曼说,“我们有兴趣把全球娱乐影响力扩展到其他国家。”
据一名熟悉公司财务运作的人员估计,普罗米修斯公司一年可能亏损1000万美元。贝克曼斥之为“一派胡言”:“我们在2010年盈利,2011年利润将进一步增长。”
圈里人认为,即便《好莱坞报道者》目前亏损严重,也不代表这是一场“失败的实验”。《名利场》1983年创刊后最初几年就一直亏损严重。
一些人认为,贝克曼的这场“实验”是否能产生效益也许并不重要。“这是私募基金喜欢玩的游戏,”剧艺公司总裁内尔·斯泰尔斯说,“他们关心的是资产价值,而不是账面盈亏。你不必真正盈利,只要表面看起来不错,然后某一天卖给另一家私募基金。这就好像孩子在生日派对上玩的击鼓传花游戏。不过,私募基金传的不是花,而是一颗炸弹。最后接到炸弹的那家私募基金,将被炸得粉身碎骨。”
[时间:2011-06-07 作者:唐昀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