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培育印刷复制等特色文化产业群

安徽印刷

  “十二五”时期,安徽省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要坚持结构好、布局好、效益好、可持续原则,加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实现“四个转变”:

  第一,产业增长极从依靠少数企业向整体竞争力提升转变。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骨干企业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未来走向,是推动后发地区文化产业崛起的重要力量。未来五年,安徽省要突破依靠少数龙头企业“单兵作战”,着力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既大力支持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建成大型跨国文化传媒集团,也全力推动广电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时代出版、新安传媒、皖新传媒及芜湖方特等建成全国一流的大型文化企业,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合力的集团军,壮大整体实力。

  第二,产业发展格局从文化企业“国强民弱”向“国强民优”转变。民营企业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近年来,安徽省涌现出安美文博、芜湖方特、儒林书业、安庆五千年文博园等一批品牌民营文化企业,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力军。但总体来看,安徽省多数民营文化企业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存和发展环境存在阻碍,一些政策执行落实不力,未能享受到国有文化企业的“国民待遇”。安徽省应在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政策的借鉴、完善、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创造公平的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不另看、不歧视、不限制。要大力吸引民营资本进军文化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要发展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推动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第三,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链短小、单向化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文化产业集群具有产业关联、结构匹配、功能互补、多向协作等特点,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促成规模经济、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产业集群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条高效的产业链,上游原创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发行。安徽省应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整体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特色文化产业群,尽快提高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和素质。在纵向拓展方面,促进产业链向上游的资源配置、原料供应、研发设计环节和下游的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衍生产品环节延伸。在横向扩张方面,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创意、旅游、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高度融合。

  第四,产业发展布局从集中在少数地区向安徽省“一盘棋”转变。由于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和体制机制因素等多重原因,安徽省文化产业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制约了总体发展。总体来看,皖江城市带产业基础良好,文化人才和资本相对丰裕,而皖南、皖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认为,这一形势下,不同区域应立足优势、携手合作。一方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在人才、技术、经验等方面积极提供帮扶;另一方要发挥后发优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寻求发展突破口。可借鉴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实验区、示范区等文化产业协作平台,突破行政区划,更好地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形成关联性较强的产业联合体,促进安徽省文化产业梯度发展、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时间:2011-06-0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