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是电子书的唯一救赎

电子书

  国内电子书市场阴云密布。去年第四季度,国内市场电子书销量达31.78万台,但今年第一季度已下滑至30.42万台,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亚马逊”的汉王(电子书为其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第一季度巨亏4618万元,更让业界质疑,电子书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

  考察电子书兴起的背景不难发现,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开始从纸质的书籍转向电子阅读。以2010年的电子阅读器销量为例,全国的销量为105万台,而2009年的销量仅为50万台。

  电子阅读市场的打开,各公司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抢占这一市场,除了电子书,MP4、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具备电子阅读的功能。电子书生产商不仅要面临行业内的竞争,同时还要接受其他行业同类产品的挑战。

  而电子书的定位,更决定了它在众多竞争中的尴尬地位。一方面,与同类产品相比,它没有太强的竞争优势。普通的汉王电子书的价格在1500元左右,它所具备的功能包括电子阅读、视频、音乐等,而具有类似功能的MP4产品的价格,仅为电子书的三分之一。

  目前,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书,其价格在4000元左右,这与苹果的iPad2价格相当。后者又具有比前者多得多的功能和应用。因此,与低端的MP4相比,电子书没有价格优势,而与正流行的平板电脑相比较,电子书的功能又太单一。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数字版权还有待完善,一般电子书商城上购买的书,在网上可以免费下载到。既没有价格的优势,也没有独特的内容做支撑,电子书只能沦为不受消费者关注的中间地带。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书的衰落,并没有影响其他厂家进军电子阅读市场的步伐。这意味着,未来电子书生产商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艰难。笔者认为,未来电子书生产商有两条“救赎之路”:一条是走向专业化,进一步深耕市场,加强与内容方的合作。今年,亚马逊宣布与美国大量的图书馆签订合作协议,消费者可以从超过11000家的美国图书馆里借阅数字Kindle图书用于阅读。

  随着国内数字版权的完善,专注于做电子书并不是没有市场。不过,这条途径存在的风险是,拓展这一生态圈、深耕内容的时间周期长,以单一产品为收入来源的电子书生产商,或不能承受这种成本。

  另外,电子书生产商还可以向平板电脑的方向演化。目前,国内市场中的一些电子书,已经具备了上网等功能。这条途径不仅可以降低产品单一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拓展新市场。

  由此观之,不管未来电子书生产商纵向深耕,还是横向扩充综合功能,都意味着它们需要增加研发资金,静心拓展生态系统。反之,电子书将沦为过渡产品,被其他的移动终端取代。

[时间:2011-05-29  作者:廖建军  来源: IT时代周刊]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