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市首日即宣告破发的成员之一,长荣股份近期的市场表现让当初追捧它的投资者松了一口气。季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维护了“高增长”的荣誉,同时公司股价也从此前的最低点36元逐步上升到发行价40元左右。
更值得投资者期待的是,随着IPO募投项目陆续达产,在产能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公司业绩在今年有望实现迅速增长。中信证券预计,公司产能在2013年有望达到520台,是2010年的1倍。
对此,记者就印刷机械的前景与相关机构及公司高管进行了细致地沟通,以方便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对长荣股份的投资机会。
行业景气度高
印刷设备按使用用途分为印前设备、印中设备和印后设备。长荣股份是印刷机械行业中的印后设备供应商,2010年公司的收入已成为印后设备行业第一,其主营产品包括模烫机、模切机、糊盒机等,主要用于包装装潢、书刊、报刊等印刷。根据中信证券的最新研究分析,公司的下游包装装潢印刷业务的全面快速提升,有望成为保障公司未来几年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据印刷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我国包装装潢印刷市场的工业产值已超过1700亿元。
中投顾问机械分析师谢家宸认为:“相比近年来整个包装装潢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印后设备的产值增速明显慢于前者,这种上下游发展速度的脱节不会持续下去,印后设备必将随着包装装潢行业的发展迎来采购高峰。在国家鼓励高端印刷设备行业发展的基础上,行业协会预计,未来十年印刷机械的行业产值有望实现年均15%的增长。”
但谢家宸也表达了对于行业的担忧:“国内印后设备的性能是最主要的发展阻力”。
但是中信证券的研究显示,长荣股份的主打产品在模切工作速度、烫金工作速度以及关键的模切烫金精度上都超过国内一般水平。
公司副总经理、董秘李筠也表示:“公司产品性能已接近海外同类品牌,这里主要是指全球印后设备龙头瑞士博斯特。但国外产品的价格约是我们产品的2~3倍,很明显我们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有明显优势”。
尽管产品售价较外资品牌低很多,但公司的两大主力产品的毛利率水平仍然维持在50%的较高水平,下一步公司产品的主要看点将是庞大的进口替代空间。高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尽管以长荣股份为龙头的国内印后设备供应商在性价比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国内的高端印刷设备仍然以外资品牌为主导,外资品牌的高端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50%。来自谢家宸的数据则更为悲观,他认为,外资品牌在中高端印后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70%。
从产品技术上看,谢家宸认为,国内品牌在低端印后市场规模稍高,但在中高端市场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也已陆续展开。瑞士博斯特在收购上海旭恒铁工机械有限公司后,其国内高端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至50%,而长荣股份仅为4.98%。但可喜的是,随着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开始呈逐年下滑的态势。
中信证券中小盘分析师张帆告诉记者:“随着国内市场对公司产品接受度的提高,在具备明显性价比优势的基础上,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有望逐年明显提升,目前公司的产品已远销至欧美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
对于公司的产品,李筠信心十足:“国外因人力成本较高,对自动化程度要求相应更高,长荣的产品目前已能适应多个发达国家的需求,足以证明我们的品质与价格优势。我们甚至已经把机器卖到瑞士,而瑞士正是主要竞争对手博斯特的大本营。”
“目前产能已成为制约公司业绩的最主要因素”,李筠补充道。中信证券:产能有望翻番
随着IPO项目的陆续投产,公司产能将有望在未来两年多时间内实现翻番。
根据李筠的介绍,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去年加快了对老厂区的利用,在设计产能160台的基础上实现了约260台的实际产量。今年因为公司在上市前已先行使用自有资金建设,截至去年底,项目累计投资资金已达到1.4亿元。
李筠告诉记者,公司IPO项目已于4月份投产,“但因为去年老厂区的产能压力太大,今年老厂区将恢复到160台产能的常态,新厂区也有望实现160台以上的新产能”。
而据中信证券测算,到今年底公司的产能有望达到360台以上。IPO募投项目全部投产后,公司将具备年产520台各类印后设备的能力,相比去年260台的产能实现翻番。
为适应产能扩大后的生产规划,公司还计划加大核心零部件的自给率,逐步减少核心零部件净进口的比例。中信证券认为,公司自主生产零部件占比扩大将改变现有的分散加工、分散成套的被动生产模式,不但可以改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方便完成自主检验,并更加有效地控制产品零部件和成套设备的质量。市场需求旺盛
产能得到快速提升之后,产品的市场需求就成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
李筠此前曾如此描述公司产品的热销状况:“今年(2011年)一季度公司产品保持旺销,订货合同已超过全年产销目标的一半”。
中信证券也在最新的研究中透露,仅2011年1月,公司的新签订单合同额就达到7000余万元,涉及各种机器50多台,延续了去年良好的销售势头。根据中信对行业专家与下游企业的调研显示,公司订单饱满、供不应求的趋势有望得到延续。
产品热销也引发了投资者对于潜在竞争者进入的担忧,对此谢家宸认为,“低端印后设备的技术门槛很低,但是中高端产品和大型印后设备的技术门槛则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
李筠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公司逐年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已陆续投资近千万元购置新产品试验检测设备,这对加强新产品研发的手段、加快新品研发的速度、提高新品研发和检测的精准度都有明显作用。截止到今年2月初,公司已获得专利35项,行业的技术累积优势明显。因此,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有较大的积累,身后的准入性门槛不言而喻。
[时间:2011-05-16 作者:张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