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十一五新闻出版

  “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闻出版发展的新路,开创了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新闻出版工作各个方面,组织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加强主流媒体和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领时代思想潮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围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组织实施了打造传世经典的重点出版工程、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净化市场的文化环保工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二)产业规模快速提升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传统出版持续发展,印刷复制增长势头强劲,出版物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新闻出版业与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融合,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新闻出版业发展空间逐步拓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手机等媒体的出版、印刷、复制、传播、外贸等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权代理、物资供应、国际合作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刊发行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重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总量比2005年增长近14倍。目前,我国日报出版规模、图书出版品种与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网络学术出版总量居世界第二,印刷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三。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生产能力和产出总量都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新闻出版业不仅是文化的主阵地,还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改革开放全面推进

  “十一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历史新阶段。经营性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社转制工作基本完成,组建了一批出版传媒集团和报业、期刊、印刷、发行集团。转制后的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和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资本进入新闻出版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走出去”模式不断创新,渠道日渐宽广,对外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现了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输出双增长。

  新闻出版行政机构更加健全,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法规,制定和修订了一批法规规章,废止了一大批不再适用的规章和文件。积极完善版权管理工作体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力度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新闻出版业发展还存在问题和不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产业及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和科技创新滞后问题较为突出,重塑市场主体的任务仍很艰巨,统一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出版传媒业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时间:2011-04-22  来源:必胜网新闻中心]

黄品青微站